绩效分为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现在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明确:部门绩效是组织绩效还是员工绩效?部门绩效,我们可以理解为组织架构图中的部门或中心。其中,中心不过是大部门而已。
从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知道:绩效工具分为组织绩效工具和员工绩效工具。界定清楚:部门绩效是组织绩效还是员工绩效,便于我们对绩效工具的使用选择。比如,如果定义为组织绩效,工具就可以选择BSC,如果定义为员工绩效,工具就可以选择OKR。关键的是:如果定义为组织绩效,那么在绩效应用中,就要应用于部门全体员工,而如果定义为员工绩效,那么在绩效应用中,就仅仅应用于部门负责人。
所以,部门绩效是组织绩效还是员工绩效,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有两派观点:第一派,部门绩效是组织绩效;第二派观点,部门绩效是员工绩效。至于到底应该采用哪一派观点,我们必须尊重:企业现实的管理基础。比如,一个企业的供应部门,如果在管理上有内部转移价格,也就是所采购的产品的售出价格。也就是,这个供应部门,有自己的主营业务,有自己的利润来源,是作为一个公司来自行运作的,只是把财务和人力资源外包给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而已。
而假如这个供应部门没有内部转移价格,也就是没有所采购商品的售出价格,要把供应部门当作一个公司来管理,那么就要构建内部转移价格体系,进行内部定价——这就是绩效管理的成本——不仅仅是定价体系,还包括核算体系。
再深一个层次,我们来看待这件事情,就是现在所谓的共享服务。作为部门存在的供应部门,是集权制的组织机制,而作为公司存在的供应公司,则是联邦制的组织机制。但是,我们来反思:我们的文化基础,是否能够让供应部门承担起这种联邦制组织机制。
体系可以很快速并且容易的建立起来,但是文化因子,却很难立刻建立起来,如果转移价格体系和内部核算体系建立起来了,但是,我们的组织运行机制,以及我们的文化因子,却还是在集权制的基础上运营,那无疑是聚沙成塔,成果可想而知。
部门绩效是组织绩效还是员工绩效,说来还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不像是随便说说或者构建几套体系就可以解决的。
把部门绩效当作组织绩效,既有转移价格体系和核算体系的问题,还有与文化因子的匹配问题,对大多数公司来讲,成本很高,风险也很大。把部门绩效当作员工绩效,处理简单,成本低,但是,却很难确定准确的指标和标准,绩效结果只能反映的工作成果,但是很难反映出组织业绩。
还好,我们选择的是供应部门,如果我们选择是财务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呢?这之间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那么,针对部门绩效这个问题的解决,最主要的是:是否有联邦制的文化因子。如果有,那么作为组织绩效,其实施效果会更加好,如果没有,实施的风险则是非常大,而且很难获取预期的成效。
关于联邦制,稍稍啰嗦一下:联邦制组织这一概念是由查尔斯·汉迪在其代表作《工作与生活的未来》书中提出的。
联邦制是出于平衡规模效应和灵活性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类似于联邦制国家运作机制的“松紧型组织”正在成为大型组织演进的趋势。其基本特征:权力补贴、“大号的甜甜圈”、高度扁平化等。它不仅是一种结构,同时还是思维方式的变化,关系到如何看待组织成员和他们的能力,如何让他们工作的问题。
联邦意指不同的团体联合起来,以某种共同的身份站在同一面旗帜下。联邦追求的是做大,但做大的途径却是保持小型化,至少是保持独立,把自治与合作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目的就是同时吸收两方面的优点:规模可以保证它们在市场上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而小单位则赋予了它们灵活性和社区感,后者是人们越来越看重的。
作者:李兆富 爱维龙媒咨询项目总监。资深管理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BA。曾任职于用友集团、华夏基石、和君咨询、九略顾问、新科集团等。17年管理咨询经验,曾帮助400多家企业进行绩效薪酬管理的转型与创新,并获得了极高的项目效益和效用。着有《薪规则--开启薪酬管理的4.0时代》,长期担任多家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顾问。
CopyRight©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