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爱维 > 新闻观点
新闻观点

绩效管理不能承担运营监控的职责

2019-12-09   作者:爱维龙媒咨询项目总监 李兆富

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之所以实施效果不好,可能导入了太多的阻力,主要体现在:第一,与薪酬结合过于紧密,形成“绩效就是罚款”的误解;第二,与奖惩结合过于紧密,“一俊遮百丑”、“一丑毁所有”,充分发挥了正反两面的晕轮效应;第三,区分不了与运营监控的区别,用绩效工具取代了运营监控,工具匹配错误。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绩效与运营监控的区别与联系。

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所以就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样,对绩效管理施加太多的功能要求。

典型案例一:A企业是一个半流程性化工企业,其“订单-发货”周期不稳定:库存有货周期短,即时发货;库存无货,生产正常,3-5天发货;库存无货,生产不正常,二三十天也正常。从而导致客户意见非常大,亟需企业对内部管理进行提升。企业认为需要增加绩效管理,那么这个问题就非常容易的解决了。

典型案例二:B企业是一个贸易流通企业,公司销售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帮助中小客户垫资,也就导致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公司在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应收账款作为一个核心指标。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只有在考核之前统计各位销售人员的应收账款,既过无程控制标准,也没有过程控制,从而导致应收账款一直降不下来。

典型案例三:C企业正在做绩效薪酬管理咨询,绩效考核周期界定为季度。现在的问题来了,设置指标后,很多指标的数据信息无法收集,因为数据散乱的存在于不同的部门,企业没有经营报表。为此,企业希望咨询公司帮助企业构建这套信息体系,而咨询公司则认为超出了领域范畴,于是乎,项目进展形成了停滞。

这三个案例都明确的体现了企业绩效管理与运营监控的区别与联系。绩效管理是通过激发能力实现目标,而运营监控则是通过过程控制实现目标。也就是绩效管理是构建在运营监控的基础上的。

还是展开我们企业管理的基本逻辑:第一,做什么;第二,怎么做;第三,做到什么程度;第四,如何分钱。这四个基本逻辑,其中三个都是人力资源要解决或部分解决的:做什么,是职责;做到什么程度,是绩效;如何分钱,是薪酬。人力资源管理,无法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怎么做。

怎么做,我们进行拆解,就形成五个具体动作:计划-调度-做-统计-核算。这五个动作的前三个,与具体的业务领域和其职责有关系,而后两者就组成了运营监控。为何谈运营监控,而不是财务监控呢?因为财务监控的是付现费用,而运营监控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比如一件事情的发生,如果不产生费用,那么,财务就无从插手。而且,财务监控是以会计准则为基础呈现,运营报表则以需求为基础呈现,按需定制“西装”和买成衣“西装”的区别非常明显吧?

具体的我们看三个案例,来区分财务监控与运营监控的区别。(一)按照会计准则,发货即计入销售收入,也就是说发货时计入收入,如果没有先款后货(即使是一个非常短的周期),则要计入应收账款,收款后减少应收账款,增加银行存款。而实际上,在运营监控中,则需要三个指标的统计报表——发货金额、回款金额和应收账款金额。在规则的设置中,比如货到付款,那么发货金额与回款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应收账款。这样操作,手续简单,管理条线清晰。(二)某企业对下游客户有促销政策和台阶奖励政策,促销费用和台阶奖励的内容可以作为货款抵扣(具体体现形式则是价格折扣)。如此,在财务监控中,产品的价格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变动,而促销费用和台阶奖励则由销售部门提供(如果缺乏控制,则非常容易出现多报的问题),该企业按照会计准则处理,贷记“库存商品”借记“银行存款”。而运营监控,则设定产品价格不变,计收入计支出,虽然繁琐,但是可以应用的管理信息非常清晰。(三)按照惯例,某企业在春节前都会发放一笔奖金,但是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在账务的处理上出现了争执:财务部门依据会计准则认为奖金发放在新年度,所以应该计入新年度的薪酬总额,而人力资源部门则认为奖金是对上一年度的工作的奖励,那么应该计入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其实,这正是财务监控与运营监控的区别。

从管理顾问的角度,运营监控是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和计划管理体系的结合。业务流程体系明确了表单,计划管理体系清晰了目标值,运营监控则是将计划的实现情况,通过表单的收集与统计,以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绩效管理体系,则是抓重点,而且是周期性的抓重点,与运营监控分属于不同业务领域。

我们回归到前面的三个案例:案例一,则属于明显的运营管理领域,绩效管理不可以、也不能够解决问题;案例二,应收账款应该作为绩效指标进行考核,但是必须构建运营监控体系,设立标准和审批程序,仅仅应用绩效考核进行事后控制,于事无补;案例三,请求也别难为绩效顾问或人力资源顾问了,从领域分类来讲,大部分的人力资源顾问根本不擅长于构建运营监控体系。

从问题的解决来看,企业的要求似乎也没有太过分,解决问题嘛。但是,领域有分工,工作也有分工,为了获取绩效的成果,就要规避把绩效操作成运营监控。否则,既要面临绩效管理阻力,又要面临运营管理的阻力,推行起来非常艰难。

 

作者:李兆富 爱维龙媒咨询项目总监。资深管理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BA。曾任职于用友集团、华夏基石、和君咨询、九略顾问、新科集团等。17年管理咨询经验,曾帮助400多家企业进行绩效薪酬管理的转型与创新,并获得了极高的项目效益和效用。着有《薪规则--开启薪酬管理的4.0时代》,长期担任多家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顾问。

CopyRight©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