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爱维 > 新闻观点
新闻观点

北京《三生共赢》演讲发言:古之圣贤自然观

2011-01-19   作者:段俊平

2009年,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受邀参加《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期间进行了《古之圣贤自然观》演讲发言,全文如下。

主持人(蒋国平):下面请爱维龙媒创意集团董事长段俊平先生发言,题目是《古之圣贤自然观》。

段俊平:谈到生态文明,我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深有感触,我也是研究《易经》好多年,但是对《易经》还得向各位老师学习,我今天谈谈中国古代,我们中国人讲究一脉相承,我们古代圣贤们怎么对自然的一种观点。

叶老(叶文虎教授)说了,1750年康乾盛世,中国贻误了工业文明,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没有祖宗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资源财富,我们有现在的大发展吗?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GDP,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有一个大的飞跃?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古人是误了工业文明,但是在中国汉代就发现了煤这个东西,古人发现这个黑的东西可以燃烧、可以取火,但是古人掩埋了,不开发,原因是要留给后代子孙,这是古人对天的一种敬意,认为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宝藏,我们不能动,所以留给了我们今天。

如果古人像今天这样的开采,我们还有像现在这样多能源可以被利用吗?所以看问题要辩证的看。如何看待农业文明的精华和糟粕是一个科学的话题。

我要谈谈我们古代人,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对自然是怎么看待的?所以我们今天首先要福报我们的古人、我们的古圣先贤,中国人讲一脉相承,所以在这里,首先我们在批判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我们落后的同时,也要感谢我们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能使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头,为我们这代人所用,我们这代人在用的同时,也要考虑我们下代人怎么办,下下代怎么办?1723到现在不到300年,但是我们300年以后,假如说我们的子孙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对我们做什么评价,我看评价可能更糟糕。

中国古人的自然观四个字:天人合一。刚才讲了《易经》,就讲述了这个观点,叫天、地、人三才,我们头顶天、脚踏地,中间是人,不三不四就是来自于《易经》,就是说人的,我们人是处于三四爻之间,如果人超越了这个,跟天地抗衡,你就是不三不四,你不处于人的位置,《易经》说了,讲天地人,强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认为天与人、天与道是相统一,这是《易经》说的。

大家知道,老子比孔子早出生,是孔子的老师,他原来是国家图书馆的馆员,博览群书,其中“天人合一”是道家的主要思想论点。道家的庄子说了,“天地与我并生,与万物为我合一”。人在自然间处于一个独立、渺小的动物,跟天地是相呼应的。

孔子说了:“天生德于予”。我们从人生下来以后,就跟自然要融为一体。孟子说:“尽其心、知其性、知天矣”。是说人性的,要知道人性是什么?一定要跟天相呼应。最早提出“天人合一”四个字的是我们北宋理学家张载,大家知道,我们的温总理温总理开中外记者招待会说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这个话就是张载说的,张载说:“儒者则因明至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意思作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过去叫有学问的人是儒者,因明至诚,明白道理,你就变得诚信,因为诚信,你就变得智慧,什么叫智慧?就是天人合一,就是要跟天、地合在一起。

大家知道千里感应,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我们现在大家人体有一个气场,或者我们对天地有一种感应的东西,比如我们要地震,或者我们要做一些自然的东西,人的感应是最强烈的,但是有一些密码我们解释不了,所以人跟天地是相辅相成,他不会破坏天地之间的一种平衡。

孔子最主要的学说是“仁”,能成为“仁者”的,不仅是爱我们的亲人,爱人类,更重要的仁者就是爱山、爱水、爱万物,“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也是孔子“仁”一个最主要的东西,所以对一草一木,对万物赐予我们人类的,都要用仁的态度去对待,这是孔子儒家的主要学说。仁也是和谐的表现,和谐不仅是指人与人之间,也指人与自然的和谐。

大家听说过商汤说网开三面故事吗?可能只听说过一个成语叫网开一面,其实叫网开三面。商汤没当皇帝以前,是一个诸侯,他路过一个地方,看见一个捕鸟的人,四周都设了网,想让所有飞鸟都飞进来,商汤看到此情景对捕鸟人说,你不可能把天下的鸟全捕净,鸟是我们的朋友,你就向东方设网,把西、南、北的网撤掉吧。然后他心中默念:鸟,你愿意往左飞就往左飞,愿意往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才进入网中。这个故事传开后,天下诸侯觉得商汤是一个比较有仁爱之心的君王,就归顺了他,建立了商朝。这个故事就叫“网开三面”的故事说明中国古代对万物(包括我们的动物、山水)都有仁爱之心。

我们现在大量的开采能源,我们古代虽然在勘测不如现在先进,但是很多古人对自然界的宝藏是有记载的,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头记载了很多地质宝藏,但是我们古人为什么不用?在古人的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支配下,他认为这些东西都是神圣的,只有敬畏之心。当然这也与科学落后有关系。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把我们很多东西保留到现在,使我们今天得以去开采、挖掘。

我们许多地方的GDP,靠的是能源的低效消耗,。代价是什么?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恶化,虽然这个地区经济很发展,但是这没有可持续性,我认为对我们的子孙是不负责任的。

所以,生态文明已经摆在我们发展的当务之急,十七_大报告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到科学发展里面,成为了纲领性的东西,所以大家了解、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现在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倡绿色文明、绿色生态文明,这是必经之路。什么叫可持续?在我们这代是可持续的,我们下一代不持续了,那是什么可持续啊?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一定要遵循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方是什么?西方天跟人是分离的,我们中国的道家学说是什么?你是神仙,我是人,我们可以通过修炼、通过修行,人可以变成神仙,我们跟天是可以对话的,人通过做功德,可以跟天交流,互相转化,但是西方上帝跟人是永远的鸿沟,人不可能成为上帝,所以西方天跟人是分开的、独立的,在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之下,大量进行工业文明的改造,西方原来的生态非常恶劣,等这种恶劣达到一定程度,然后西方转过来,进行绿色生态文明的生产,从中国老祖宗“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找答案,所以2009年10月24号,美国的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认为孔子是影响世界的一个伟人,其中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人和自然的平衡发展。就是天人合一的观点。

现在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开了会,大会的主题就是生态文明,因为气体排放,温度在上升。而日本,为什么日本的发展是真正的发展?虽然日本现在进入金融危机,经济在下滑,但是日本的经济是不以消耗本国的资源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岛国,没有资源,但是它在大量地囤积资源,它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给子孙造福,为了给子孙留些饭碗,我们不要把中国GDP保持10%左右就简单的看做国力的提升,世界上任何一个历史告诉,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GDP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我们现在急需要转型,谈到金融危机,我认为现在金融危机,我们虽然进行了四万亿的投放,以国家之力进行GDP拉动,但是在生态文明向绿色文明生产发展的契机下,还是不够的,所以国家提出了转型,要经济结构转型。

大家看,中央经济会议,把经济转型提到了最重要的日程上,经济转型是什么?就是把大量的生产过剩的行业、把消耗环境为代价的行业,转向绿色生产、绿色生态的环境当中来。2050年,我们国家要减少40%热体排放量,中国作出表率,我们为了什么?中国是高姿态吗?不是,是因为我们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这么多人口的大国,如果不考虑转型,如果不考虑生态生产,我们的生存就有问题,我们的悲剧不久的将来就发生到我们下一代身上。所以,在我们深刻的教训之下,我们应该研究中国古代古圣先贤的自然观,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在批判清朝闭关锁国的同时,我们也感谢我们古人在这个观点下,给我们保留的生态发展的必然的宝藏。

第二点,我同意蒋总(蒋国平)和张教授(人大教授,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方面的专家)说的,原来是责任,现在改成了使命,作为企业家来说,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的把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到实处,这就是在做功德,把你的污染气体排放少一点,把你的企业对人的危害程度减少到最低,我认为这就是你在做社会责任的东西,这就是你在做企业家,我认为,我们每年的企业家生态文明圆桌会议,高度可以提一提,每个人尽微薄之力。或者我们作为学者来说,真正要把生态文明、生态生产提到一个战略性的议程上来。

这样的话,我们的影响会逐渐扩大,而且要做一些调查研究,我们每个省的GDP,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比例的占多少?以可持续发展高科技、环保科技、绿色科技进行产业革命的这些产业占GDP多少?还有,我们传统产业的,比如房地产占多少,通过几个对比,通过一些数据,真正把生态文明、生态生产提到一种高度,供我们有关部门,供我们国家领导去参考,这样,我们这个圆桌会议、我们的论坛就没有白开,我们民间论坛就是提供一些数据和事实,供决策者去决策。

所以我们一定要秉承老祖宗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因为国外都把天人合一当做一种生态伦理学,在德国、美国、欧美一些国家,都盛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孔子学院提供儒家学说的同时,把天人合一的思想传到了全世界,希望我们从自身做起,大家到处鼓与呼,把我们古圣先贤的自然观,把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真正落到实处,为我们在座的子孙后代,为中华民族以后一百年、三百年,甚至更远的,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资源价值,谢谢大家!

作者:段俊平,爱维龙媒董事长,著名易学专家,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联系邮件lv66899@sohu.com。

CopyRight©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