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爱维 > 新闻观点
新闻观点

中药企业文化理念提炼的传承与创新

2021-11-22   作者:爱维龙媒高级咨询总监 黄赫

中医药作为传统国粹之一,不仅为强健国人体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世界医学发展史册中不朽的丰碑。但随着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医药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的影响力开始减弱。尤其是在21世纪初期,个别媒体对中医药的“妖魔化”和互联网的“发酵”,使中医药遇到了信任危机。

近年来,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新契机。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医药事业得到国家大力扶持,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相继出台20多个发展中医药的文件;与此同时,中医药在与新冠病毒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信任度大幅度回升。再加上医保机制不断完善、人口老龄化等原因,近年来市场对中药及相关养生保健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行业的利好驱动,对中药企业抓机遇、谋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药企业纷纷寻求经营管理的突破口,而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在这一过程中被寄予很高的期望。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文化理念的提炼。那么,与通常的企业文化理念提炼相比,中药企业提炼文化理念时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呢?笔者结合近年来服务中药企业的经验,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标本兼治,提升“疗效”

笔者不久前在与一家行业领军的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高管聊天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并得到了对方的认同:中医药在医学领域的特殊地位,类似于企业文化在组织管理领域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医药和企业文化一样,相对于同一宽泛领域的其他细分领域而言,都是着眼与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发展,都是侧重“治本”而非“治标”,都相对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舆论对二者“疗效”的质疑态度也更明显。

基于企业文化和中医药的上述“共性”,笔者认为中药企业更有必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且须把握好短与长、标与本、质与量的关系:一方面要适应中药行业的属性和特点,充分挖掘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因子,着眼长青基业的打造,不能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品牌塑造、团队激励、战略指引方面的直接作用,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操性、可控性,力求立竿见影,避免大话空话,防止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脱节。

深挖内涵,固本培元

如前文所言,企业文化和中医药都重在“治本”,因此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中药企业的文化建设而言,其根本目的是使企业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精髓,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企业健康、持久发展。

基于这样的目的,结合中药行业的运营管理特点,在对中药企业的文化理念进行挖掘与提炼时,应重点关注:中药百年老号们有着怎样的文化基因值得传承?基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诉求,应当赋予其哪些新的文化因子?对于不同细分类型和运营现状的中药企业,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通常中药企业会有这样一些文化共性。

首先是诚信。不只是同仁堂、德仁堂这些百年药企,凡是能从数百年前的丛林法则中摸爬滚打生存至今的中华老字号,无不把诚信当做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并非古代的店掌柜们天生都是道德模范,而是因为在人际传播占主导的社会,一个字号要想脱颖而出,离不开主顾们淳朴的口碑,而能吸引主顾们甘当品牌宣传员的,不在于经营手段有多花哨,也不是绩效考核有多合理,主要看的是货真价实,或者说质量足够好、价格足够公道、做人足够实在。而这些衡量指标放在当代社会依然适用。药品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甚至生死,更要把诚信作为首要的文化价值理念。尤其近年来医药市场潜规则流行,很多药企经不住短期利益的诱惑,以次充好、价格欺诈、暗箱操作等问题屡见不鲜,很多红极一时的医药品牌瞬间土崩瓦解,更提醒那些志在长远的中药企业,决不能以放弃诚信、损害品牌为代价去赢取短期的竞争。

如果说诚信更多的是对过去的传承,那么创新则是对未来的主动顺应。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岿然不动。虽然说中医药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传统产业,但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没有任何一项成果不是在探索与创新中取得的。因此,当代中药企业一方面要传承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技法,更要结合当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当代人的健康需求,借力新的医学设备、手段,推进中药研发、生产的持续技术创新。当然,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中药企业留给技术创新者的容错空间是非常小的,否则可能给患者、医疗机构和企业自身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技术创新必须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充分的理论论证和实验验证基础上,并且确保创新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控的。除技术创新外,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持续完善企业发展战略、改进营销策略和管理机制,也是中药企业创新文化的应有之义。

笔者想强调的中药企业第三个文化共性是协作。在当代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人、团队和组织能够脱离社会大分工体系而独立存在。对中药行业而言,即使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即使如孙思邈、李时珍这样的古圣先贤,可能也无法只靠一己之力完成从对症到下药的全过程;更何况现代中药产业本身就是产业链环环相扣、团队高度协同、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协作系统。因此,中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采购、研发、生产、质量管理、市场、销售等各业务环节乃至财务、人力、行政等后台支持环节,必须基于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尤其在涉及须协作完成的工作时,如果总是以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由推诿扯皮,久而久之势必影响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最终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也必然受损,甚至形成恶性循环,直到企业在市场的洪流中销声匿迹。当然,现代中药企业的协作流程非常复杂,责任划分与界定也很难,这就更需要企业管理者从协作机制上解决根本问题,避免协作文化变成空口号。

为了印证上述三项文化因子对中药企业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对2020年综合排名top10中药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进行分析发现:有8家企业提到了诚信(或诚实),有7家企业提到了创新,有7家企业提到了协作(或合作、团队等相近的表达)。

当然,除了上述三项外,不同的中药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强调其他文化内涵,常见的有奋斗(进取、拼搏)、包容(融合、融汇)、责任(担当)、专业(专注)、人本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彰显特色,助力品牌

中药企业提炼企业文化理念,关键是内容,但绝不是说可以忽略企业文化理念的表现形式。尤其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很多中医药的理论、技法甚至药材的命名,都极富文学性,或者蕴含着文化典故,中药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如果在表述上过于直白,未免有些拿不出手。再加上中药行业本身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品牌建设对于企业和产品的生存与发展非常重要,而企业文化作为品牌的内生动力和价值依据,更有必要在表述形式上充分体现文化品位和鲜明个性,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进而将这种品位和特点传递到品牌体系中,增加品牌的辨识度。

以著名的同仁堂为例,其企业文化的表述形式就有着典型的传统中医药特色。同仁堂似乎并不刻意塑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常见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而是通过中国传统的楹联形式,传递其价值主张,比如:“同修仁德 济世养生”体现了同仁堂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则强调了对诚信、品质的极致追求。这些表述,再加上同仁堂代代传承的标识、主题色、建筑和装饰风格等(想必当初的设计者还不知道什么VI体系),不仅让同仁堂与众不同,也为数百年的同仁堂品牌添加了生动的注角。但遗憾的是,笔者在查阅十余家大型中药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时,发现大多数形式雷同,鲜见这种具有传统中医药文化风格的表述。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在追求形式上的文化品位时,一定要把握分寸,尽量能让大多数受众理解,避免因表述过于古奥难懂而影响企业文化的落地和品牌的传播。

作者:黄赫 爱维龙媒高级咨询总监。8年媒体传播工作经验和14年管理咨询工作经验,主持或参与过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及大型组织的文化和品牌咨询项目,并在组织文化调研与诊断、组织文化理念设计、文化落地举措设计、文化传播方案设计、组织文化培训、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建树。项目经验: 国网英大集团文化项目、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文化项目、北方工业公司企业文化项目、鲁能集团企业文化项目、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企业文化与服务品牌项目、珠海优特集团企业文化项目、昊华能源战略规划项目、湖北烟草企业文化项目、山东中烟文化整合项目、川渝中烟服务品牌项目、长沙移动母子文化对接项目、福建双驰企业文化大纲设计、河北交投集团企业文化整合项目。

CopyRight©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