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爱维 > 新闻观点
新闻观点

企业管理的“人管”与“仁管”

2013-04-19   作者:段俊平

西方的管理注重制度和流程,主要是靠严格的制度在管理企业,因为制度是人定的,所以西方管理其实更多的是“人管”,而中国企业注重是人情世故和相互和谐平等的文化氛围,所以中国企业更多的是“仁管”。这也与“仁爱观”是儒家思想很重要的理念是分不开的,由于西方在人性方面是主张性恶论,所以他们认为必须用严格的制度与法才能约束人的行为。而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中国文化认为只要给每个人以仁爱和尊重,人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只要把“仁爱观”落实到企业管理中,企业就会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仁管”是中国化管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实现“仁管”的管理境界,必须把孔子的“仁爱观”落实到企业管理中。在管理中“仁管”的企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仁管”的企业一定是以“仁爱”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它表现在尊重员工上,这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基本关系。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认为,企业经营就是经营人,他曾说“制造松下产品前,先制造松下人”。而日本索尼公司的口号则是“要让管理工作去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管理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企业对于员工的充分尊重。尊重爱护员工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以员工为本,要把员工放在第一位,只有充分尊重员工,员工才能尊重企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机械化等代替了人的直接劳动,但是这不意味着人要被技术化,人的价值和尊严更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实际上,管理员工的说法有一种对员工的不尊重,这种科学管理的思维把员工等同于物来看待,这与中国文化格格不入。“仁爱观”要求企业在处理与员工的关系时更多地讲究德性的因素,而不是发出制度化的命令,不管在孔子还是孟子那里,都倡导“为政以德”,德性的感化力量最强,强调德性其实是尊重员工的人性,“仁爱”型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人性化的。

其次,“仁管”的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和满足员工的切身利益。首先,作为一种雇佣关系,“仁爱”体现在为员工提供好的福利,为员工营造一种充满“爱”的工作环境。而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企业除了满足员工个人的利益,还应该考虑员工绝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有家庭有人伦的关系存在,员工的利益一定是与其家庭的利益关联在一起的,因此企业有必要对员工的家庭有所体恤。据报道,山东一家企业从2010年起向全体员工的父母每月发数百元的“孝工资”,其中一位负责人很好地概况了“孝工资”的意义:“‘孝工资’是企业替员工表‘孝心’,让员工工作得更‘舒心’,让员工父母更‘放心’,也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一举数得。” 另外,孔子曾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是“仁政”的要点,而企业在任用员工和安排工作时应当节用人力,有所限度,要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把“仁管”真正落实。

再次,“仁管”的企业文化能够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一种仁爱的企业文化一定能够对员工的才能加以珍惜,并能够让员工充分展现自己,员工在仁爱的企业文化中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单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手段。任何一个企业,如若要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和发展,人才是最宝贵的,而只有营造一种仁爱的企业文化并实行仁爱的管理,从物质、精神等多方面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员工有一种参与企业管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员工才能与企业融为一体。因此,“仁爱”的企业文化应当激发员工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持久的归属感,不单单把企业当作获取工资的场所,而是把企业当作自己不可失去的生活共同体,从而从根本上关心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仁爱”作为支撑,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便很难得到员工的认同。

最后,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仁管”也体现在企业能和谐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仁爱”的企业文化让企业在对外的关系中表现出一种大仁大爱。在对顾客的关系上,企业要赢得顾客的青睐,必须对顾客有一颗“仁爱”之心,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这样才能真正在竞争中取胜,达到孟子所说的“仁者无敌”。似乎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不能够心慈手软,“仁爱”的企业难免显得迂腐,其实,那些倒闭破产的企业多半都是由于缺少“仁爱”所致。一个企业要想进入市场, 但又缺乏“仁爱”之心,不讲奉献,只要索取,不讲义务,只要权力, 到头来只能被市场驱逐。市场需要的是有仁爱之心的企业, 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企业,“仁爱”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总之,企业在“仁爱观”的指引下实现“仁管”能够获得强大的软实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CopyRight©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