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爱维 > 新闻观点
新闻观点

“无为而治”的企业领导力

孔子在为《易经》写的系辞中说:“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包含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一切宇宙规律,揭示了世上一切看似深奥高远的内容,这些内在的规律和本质其实是最简单的。《易经》有“三易”:不易、简易和变易。宇宙万物,千姿百态,万物的运动千变万化,可其总有一个大规则、大原理是最简单、最朴素、最平凡的,被称为“道”。大道至简至易,正因为简单、真实和符合事物的本质,才显得美。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说明天下所有的大事、难事其实是最简单的,有智慧的人善于抽丝剥茧,从难入手,找到主宰事物的支点,把它变成很容易办的事,也说明世上任何纷繁复杂的事物,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找到其内在规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被纷繁的信息包围,原本简单的生活、工作和人生变得异常复杂。对于企业家来说,需要把错综复杂的企业事务通过分析、研究、判断,找出其中的规律,用最简单的方法予以解决。因此,领导力体现于是否具备把事情简单化的本领和技能。如何将复杂变得简单,如何透过变化把握不变,这是企业家领导力提升的重要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领导力其实可视为一个哲学问题。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说过:“你简直无法想象让人们变得简单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他们恐惧简单,唯恐一旦自己变得简单就会被人说头脑简单。而现实中事实正好相反,那些思路清楚、坚韧不拔、有能力、有成就的人们正是最简单的人。”的确如此,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解决。中国古圣先贤老子和孔子讲求的“大道至简”,这一核心理念是解决问题的哲学源泉,它可以让企业家在解决问题时都遵循“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条理化,解决问题重点化”的原则,使人生回归简单,提升企业家的领导力。

01:“四不”领导艺术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意思是不显露自己,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功;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所以,只要不与人相争,世界上也就没有人与其相争了。这句话被认为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最经典论述。这里的“四不”,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无为而治”思想的精华,是达到“无为而治”管理境界必备的领导艺术素养。

所谓“不自见,故明”,就是说看待与处理事物时,不要仅以自己的角度为出发点分析判断其内在的规律,做决策时应当以局外人的心态,不要固执己见,这样才能保持明智,利于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自是,故彰”,就是说凡事要多听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不要单纯以自我思维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要博采众长,不能自以为是,这样才能知晓事物的内在关联,昭彰事物的是与非。“不自伐,故有功”,就是说凡事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自我满足,而要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不要自吹自擂、自我炫耀,保持内敛、低调,把实现人生终极成功作为追求目标。志当存高远,这样才有助于取得最后的成功。“不自矜,故长”,就是说凡事即使取得了期望的成绩,实现了预期目标,也不要骄傲自满、自高自大,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更利于长久保持成绩,最后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的“四不”集中反映了道家思想中最基本的“曲”这一哲学理念,无论是不自见、不自是,还是不自伐、不自矜,都在讲人生“曲则全”的道理。领导者即使达到了很高的管理境界,人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都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要目空一切,也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功劳,更不要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甚至做出违背人性道德或行为标准的事情。虽然居功至伟、功德显赫,但要谦虚谨慎,小心翼翼,这样才能收获圆满。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家在成功后令人惋惜地逐渐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没有遵循老子“四不”与“曲则全”的思想,导致成功反而成了失败的催化剂。

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让人消极等待,无所作为,而是鼓励人们当通过努力奋斗达到有为时,要采取无为的心态和“曲则全”的哲学理念去处理事情,从而使“有为”一直延续下去。老子主张的是“为而不恃”和“为而不争”的管理艺术,这样的“无为”其实是“有为”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的“无为”才能达到“无不为”的功效,所以“无为而治”被看成管理的最高追求。历史上的明君贤臣,以及当今跨国公司的领导者,通常都是“无为而治”的践行者。

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所谓的无为就是人力本身的无所作为,但制度本身仍运行不违,这才是领导,是真为。”所以“无为而治”最重要的是用制度的“真为”来代替个体的“无为”,而个体的“无为”其实是在制度管理下的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地自由运行和自由发挥,而不是主观臆断、随意安排布置员工的工作。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麦格劳 - 希尔公司的创始人哈罗德·麦格劳曾指出:“一个领导真正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持续进步的环境。”其实,这可看作“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另一种表述。

老子的“四不”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前提和必要保障,它告诫领导者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处理事物的人生理念和管理思想。道家思想推崇的领导艺术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是“四不”的思维方式,另一个就是“曲则全”的领导行为。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老子的“四不”是企业家实现成功人生、王者归来的思想法宝。

02:庖丁解牛与管理智慧

“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庄子·养生主》,曾被编入中学课本,其中蕴含了很多哲学理念。“庖丁解牛”的故事原是说养生的道理,但更揭示了管理者王者归来的自处之道和处世之道。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众多企业家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缔造了许多商业传奇。最早期的企业家中,有些是企业家本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他们带领的企业在商场上从昌盛走向衰亡。王者归来,最后完美谢幕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根本之处就在于成功之后,心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很好地把握企业发展和自我管理之道。从开始的兢兢业业到后来的浮躁散漫,从开始的小心谨慎到后来的盲目自大,从开始的谦虚平和到后来的唯我独尊,从开始的调查研究到后来的脱离实际,从开始的慎独内敛到后来的飞扬跋扈......都是由于其成功之后没有严格要求自己而造成的。

在“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刀法娴熟,发出的响声合乎音律,文惠君惊讶于他的技术竟然如此高超,庖丁放下刀回答:“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窍,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孤乎!”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最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无一不是牛;三年以后,不再见到整头牛了。现在,我凭心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心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原本的构造,筋络交错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这则寓言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管理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历管理的三个阶段。庖丁开始解牛时,目有全牛,不懂规律;三年之后,目无全牛,懂得规律;方今之时,游刃有余,应用规律。只有经历“不懂规律、懂得规律、正确应用规律”这三个阶段,管理才会渐入佳境。

除此之外,这则寓言故事还揭示了管理者成功后必须把握的自处之道及处世之道,同时也说明了管理者要想达到内圣外王的管理境界,必须具备的几个哲学理念。

首先,做事一定要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即便已经非常成功了,也要按规律办事。正如庖丁顺着自然纹理解剖筋骨盘结的牛,世事虽复杂,但顺乎事物的自然规律去做,勿强行,勿妄为,乃可迎刃而解。

其次,即使胸有成竹,事业达到了一定高度,依然要小心谨慎,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庖丁虽然“游刃有余”,但是每次解牛,他总是小心谨慎。解完牛,虽然“踌躇满志”,但不露锋芒,随即把刀揩干净收藏起来,这种心理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体现了自处之道。

最后,办事一定要避开锋芒,从长计议,不仅要以己之利,攻彼之弊,还要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成功永远没有止境,坚持到最后不失败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庖丁游刃有余是因为他不局限于每一次的成功,他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把每一次成功都作为阶段性胜利,把成功定位为常态化和终极化。

管理者最终要达到“内圣外王”的管理境界,必须要像庖丁解牛那样,为人低调收敛,按规律做事,成功后依然如履薄冰、谦虚谨慎,并且把最后的成功定位为人生最终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地游刃有余,实现王者归来。

CopyRight©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