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已成为当代中国企业家不可回避的问题。西方科学的管理方法一度让中国企业家眼前一亮。在引进西方管理方法后,中国企业家却又发现西方那一套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本土企业。在解决了流程科学化的管理难题之后,由于企业所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中国企业陷入了一种没有活力、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僵硬状态,于是企业家们对西方管理方法也产生了怀疑。
企业家在照搬西方那一套管理方法时,把中国传统的管理哲学给丢掉了。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更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之道,因为中国有上下五年的文化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已经被深深地印上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烙印,这一烙印很难改变。所以在管理中国人时,首先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地运用中国固有的传统哲学,然后才是借鉴西方管理科学。最合适的管理方法就是把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模式与西方科学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作为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所提出的一些基本的哲学管理理念一直影响着儒家的发展,儒家管理思想讲“为政在人”、“为政以德”、“正已正人”,在管理的载体、手段、途径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在管理的载体方面,儒家管理思想明确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对象,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前提是“人性”(善恶),管理的方式是“人治”,管理的关键是“得人”,管理的组织原则是“人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安人——一切都是人。
在管理的手段方面,儒家强调“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主张以教化手段感化百姓,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且格。”
在管理的途径方面,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即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大事。孔子《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儒家管理智慧概括起来就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义利平衡、内圣外王。这些价值理念也正是中国企业管理理念的直接资源。中国管理思想智慧以儒家思想为本源,定能发挥出持久的生命力,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孔子的哲学理念是我们构建中国管理智慧的活水源头。如果企业文化能够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的特质吸收进去,它就能够切中员工的民族特性和文化性格,这样的企业文化就更具有凝聚力和整合力,这样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具有的文化力就更强大。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络,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构建的道德伦理体系始终是中国人血脉里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它崇尚德治的理念,千百年来,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儒家文化分析儒家文化,其中有八种关于德性的论述。这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被人尊称为“八德”。新加坡我们知道新加坡就是借鉴儒家的“八德”理念治理下的新加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企业组织中,如果将“八德”运用于管理,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将儒家“八德”哲学理念应用于企业管理,有着不同意义的诠释。
段俊平先生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培训班授课
段俊平 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管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硕士、京麓书院创始人、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民建北京海淀文化委主任、曾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倡导将东方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管理”新儒学应用理论,深受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高度认可。在国内外300多种学术期刊和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其中多篇文章被选为议论文范文,入选中小学选修课本及中考试题。著作《企业幸福力》、《传承的力量》、《大道行简》、《中国管理往事》、《从卓越走向中庸》等中国化管理专著,多次成为年度畅销管理类图书,影响深远。
CopyRight©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